“新农民”在乡村筑梦

作者: 365bet体育 分类: 188BET亚洲体育平台 发布时间: 2025-10-21 10:46
连日来,在位于天长市茶涧镇张营村的和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董事长平东林正日夜组织收割机收割水稻,然后送到烘干中心烘干,确保粮食不损失太多。 “除了当地的农民外,很多南京、淮安的农民此时也打来电话,询问对接、搭设服务的信息。”平东林告诉记者,烘干塔不断停机,每天烘干400吨大米。干米水分含量在14.5%左右,可直接入库储存。对于其他来访的农户,合作社还提供一站式大米烘干和收购服务。 “90后”平东林在张营村出生长大。大学毕业后,他当了一名教师。后来在菲律宾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来到菲律宾后,他被当地的现代农业深深吸引。 2017年毕业回国后,平东林得到上海工作的机会,回到家乡找到了天长市和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。他过去的四名学生也加入了。 “说到底,我对土地有一种感觉。农村有很大的潜力,年轻人需要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,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。”冯东林告诉记者。这群平均年龄仅24岁的“新农民”,虚心向当地“田学者”、“老师傅”学习水肥管理。他们还向市国土化肥站、植保站专家学习,努力学习农学和农业技术。近年来,通过“合作社+社会服务+村集体”的创新发展模式“经济组织+农户”,和合合作社与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、小农组成“联合体”,为会员提供从农业投入品供应到农产品、机械、水管理、厂区管理、事后防暴等全链条服务。同时,我们与农户签订价格保障协议,降低农户风险,积极参加农户产品展示会。 ——农业,利用网络销售拓展市场,帮助农民增收致富。 “我们深知农业科技的作用,与科研机构、大学合作,解决了水稻油轮作、土壤肥力、病毯育苗应用等一系列问题。平东林杰邵合作社还建设了社会化全方位服务管理平台、远程昆虫信息系统和远程气象监测站。钍借助信息技术,可以实时监测产量生长情况,及时调整管理策略,每年可降低管理成本近30万元,大大减轻气象灾害、病虫害的影响。 “十四五”以来,和合合作社已从5人、流转土地数百公顷发展到目前社员108人的规模,配备各类机械设备70余台套,流转土地1100公顷,社会服务面积3.6万公顷。为周边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,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。 2024年7月16日,滁州市新农民协会成立,平东林成为首届会员并担任秘书长。他告诉记者,该组织聚集了一批有志青年,涵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。从种植到销售,会员人数超过500人,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,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7.67%,大专以上学历占39.34%。组织成立以来,开展培训讲座、实地指导、资源对接等活动,在农村打造了一批农文旅融合新空间。 (记者罗宝)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